新冠病毒基本常識

230207 針對訪日外國人專用的旅平險 完美行網站代理

在台灣的大家好像覺得疫情已經離我們遠去,很多人都在籌畫出國行程。但該提醒大家的事情還是要說。國外目前陸續出現免疫逃逸更厲害的新冠變種病毒,即使您之前確診過打過幾劑疫苗,都還是有機會再次感染的。再次感染會是常態。我們不怕染疫,但在旅遊中染疫是一件很掃興的事情。因此還是請大家檢視自己的疫苗施打狀態,建議要帶基本的症狀治療藥物,體溫計,口罩等同行,有重症風險者建議帶快篩,考慮保有給付新冠確診醫療的旅行平安險。回台灣後,也請務必注意自我健康管理喔。

我如何在第七波BA.5疫情的日本40天全身而退 五招防疫措施
https://linshibi.com/?p=40264

針對訪日外國人專用的旅平險
1.東京海上日動,但這70歲以上無法保。且要入境日本後才能連上網頁投保。
https://reurl.cc/MXm2Wv
2.損害保險JAPAN株式會社,完美行網站代理。在台灣就可以網路投保。
https://reurl.cc/858Vqy
3.美商安達
https://reurl.cc/qZbppE

臉書社團中大家的經驗蒐集區(要加入社團才看得到)
https://reurl.cc/EXO2gm

至於要不要保險?你要問你自己,如果在旅行中染疫,重症風險高不高?你有沒有新冠的重症風險因子?請您自行評估風險。我是建議只要是大概50歲以上,或是有慢性病(糖尿病,慢性肺病,慢性腎病,慢性肺病等),肥胖等等的朋友,還是保險吧。保險並不昂貴,但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詳情請見
https://linshibi.com/?p=40964

歡迎追蹤林氏璧孔醫師的發聲管道,了解最新的日本旅遊和疫情訊息!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日本優惠券大平台和近期活動資訊
https://linshibi.com/?p=20443
歡迎贊助04b喝咖啡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

2023-02-06
21:13
comments
No Rating

230109 六百集特別節目 林氏璧給你問 中國開放國門對日本觀光的影響 在日本確診怎麼辦?

本集由凱勝電訊贊助播出。感謝本節目的第一個乾爹!
凱勝的eSIM卡網頁:
https://bit.ly/3Sk4Nvj

04b讀者可直接九折!eSIM詳細的說明或其他上網方式請見部落格文章!
https://linshibi.com/?p=40550

因為問題太多,所以六百集特別節目分為孔醫師和04b各一集!

疫後旅遊相關
1.中國開放國門對日本觀光的影響?日本會再度鎖國嗎?是否會變相影響到日本旅遊,例如重新要求戶外活動要戴口罩、為了檢疫增加入境時間...
04b答:我個人不相信接下來日本或任何國家會因為新冠再度長期鎖國。機會微乎其微。未來就算出現了圓周率π病毒,邊境管制也都是暫時搶時間的措施。

2.請問目前大陸準備開放了,若是搭配日本本土的疫情走勢有辦法預測出來,大約那時候之前去日本會相對安全一點呢?
04b答:先看你對安全的定義是什麼。還有你的風險承受度,評估風險有多大。

3.針對XBB或是BQ,對於即將要出國的需要注意什麼? 小孩的部分可以做什麼準備呢?幼兒6歲以下,現在好像沒有次世代可以打。如果年後想要出國(日本),可以幫幼兒做什麼?(現已打兩劑莫德納,未確診過),如果要打追加劑建議打幼兒BNT嗎?
04b答:誰該打次世代疫苗請聽孔醫師那一集。
https://linshibi.pros.is/4q4am5

4.要去日本玩,有需要打第四劑嗎?出發前一個月去接種第4劑次世代莫德納疫苗防護力會比較好嗎?
04b答:若是對BA.5防感染的效果,還不錯。若是對可能會越來越增加的BQ家族或是XBB這樣的免疫逃逸株,則無法太期待。但我不會反對大家去施打。

5.已經打了四劑後又確診過,一月上旬要去日本還要特別注意什麼?在搭機時,還是建議戴N95口罩嗎?飛機上您會拿下口罩用餐嗎?在日本的哪些場合/場所,會建議戴口罩?

6.在日本確診該怎麼辦?目前看到大家的方法是:投保在日外國人的保險+要帶備用藥 快篩之類,那應該也要在旅館待到快篩陰性?(不過就要趕快改班機時間了吧)

7.隨著中國開放、日本又來到疫情高峰期,請問還可以帶著1歲的小孩一起去嗎?(打2劑疫苗,也確診過了)會有嚴重的風險嗎?好煩惱,因為沒有可以幫忙帶小孩的人°

8.近期日本是否還有機會針對疫苗政策再做更進一步的放寬嗎?
例如像我們打高端疫苗的人雖然去年因為高端公司自行吸收檢驗費用,去做PCR僅需自費300元的日文譯本費用,
但2023年後就已經沒有此服務了,但日本疫苗政策至今似乎尚未有欲做任何改變的傾向…
如果只是要去一兩趟的話是還好,如果打算要去很多趟的話,每一次的PCR費用加總起來也還是不容小覷呀…

9.70歲以上未確診長者,但疫苗打好打滿,建議何時可以出國呢?或是該做好哪些準備?謝謝

純旅遊問題
1.日本的哪一類商店/餐廳只收現金,沒有刷卡服務?
2.俺的燒肉 東銀座店到底推不推,因為ptt跟這裡很少有人去吃這間
請聽這一集:日本旅行中我怎麼找餐廳?善用Tabelog美食網站 google評價 如何看米其林指南?
https://linshibi.pros.is/4mevp9

3.您個人最喜歡及認為最有特色的機場最那一個?
4.日本目前最喜歡哪一個都道府縣(可以個人偏好跟觀光旅遊各一),原因(分別)是什麼?
5.如果台日之間要開新的航線、您最想那一個航線。及原因。
6.最喜歡的便利超商及商品、除了炸雞以外…
7.好久沒去日本了, 結果去年11月去的時候走到腳裂傷,正旅遊當地有什麼好的腳保養方法呢?

關於04b個人的問題
1.為什麼想從醫師轉職部落客,經營部落格跟podcast足夠應付生活開支嗎?
2.如果回到醫學院畢業的時期、除了感染科,是否還會考慮選其他的專科?
3.想請問去有話好說/關鍵時刻的心得或八卦

歡迎追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04b的發聲管道!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希望大家當我的種子教師,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科學防疫,不要只以恐懼防疫!

歡迎贊助林氏璧孔醫師喝咖啡,讓我可以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繼續分享知識努力做正確新冠相關衛教。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

2023-01-08
92:06
comments
No Rating

221104 居家非重症確診者隔離/自主健康管理改為5+n天之我見

指揮中心自11月14日起,調整採居家照護之COVID-19非重症確診者隔離/自主健康管理為5+n天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_llpYYM_tpZ8v14_2B5STQ?typeid=9
指揮中心表示,今(2)日上午召開專家會議,就目前國內疫情現況及現行確診者管制措施進行討論。經諮詢專家意見,自11月14日起(確診者開始隔離日,Day 0),採居家照護之COVID-19非重症確診者隔離/自主健康管理改為「5+n天」,亦即居家照護確診者隔離滿5天後,若快篩陰性則無需進行自主健康管理;若快篩陽性應持續進行自主健康管理至快篩陰性日,或至距離解除隔離日滿7天。

指揮中心說明,專家於會議中表示,目前國內疫情已脫離高峰期,依據指揮中心初步觀察,此波疫情全年齡層致死率較前一波疫情低,而目前全人口疫苗涵蓋率高,確診人數亦已占一定人口比率,社區已有一定之群體保護力。為促進後疫情時代社會經濟發展並兼顧國內民眾生活需求,經參考各國防疫措施及相關文獻,建議採居家照護之非重症確診者的隔離天數可由現行7天調整為5天,並於解除隔離後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確診者如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快篩陰性或距解除隔離日已達7天,就可以解除相關管制措施。此外,考量自11月7日起,將實施確診者解除隔離後自主健康管理措施調整,以及接觸者全面採行「0+7自主防疫」,建議晚於前述各種鬆綁新制後再實施,並調整相關配套措施。

指揮中心提醒,仍需進行自主健康管理之民眾,期間應避免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容易近距離接觸不特定對象之場所,禁止聚餐、聚會等近距離或群聚型活動,並遵守現行醫療應變措施,以保護自己與他人。

指揮中心呼籲,隨著疫情趨緩,各項防疫措施將逐步鬆綁,回歸常態生活,請民眾配合相關防治措施及指引,落實勤洗手及咳嗽禮節等衛生防護措施,並建議接種COVID-19疫苗,以提升自身及社區保護力,降低疾病傳播風險。

確診者隔離縮短至3天?莊人祥:暫時不考量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11030217.aspx

歡迎追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04b的發聲管道!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希望大家當我的種子教師,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科學防疫,不要只以恐懼防疫!

歡迎贊助林氏璧孔醫師喝咖啡,讓我可以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繼續分享知識努力做正確新冠相關衛教。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

2022-11-03
43:01
comments
No Rating

221102 台灣本土首例XBB和BF.7變異株出現 下一波疫情是何時?

XBB、BF.7變異株皆驗出本土首例 研判社區感染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10310167.aspx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新增165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國際關注的XBB、BF.7首見本土社區感染,個案曾接種3劑疫苗。

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165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139例本土個案(134例BA.5、1例BF.7、1例XBB、3例BA.2),XBB、BF.7為本土首例;境外移入有26例(14例BA.5、5例XBB、1例BQ.1/BQ.1.1、5例BA.2.75、1例BA.2)

根據指揮中心的資料,XBB變異株本土個案為北部本國籍40多歲男性,有接種3劑疫苗,未曾接觸國外返台人士,8月30日曾確診,10月15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10月17日快篩陽性,就醫以後醫師評估重複感染確診,因為沒有境外接觸史,所以評估為社區感染。

驗出BF.7本土個案為南部本國籍60多歲女性,有接種3劑疫苗,10月19日發病,當天因症狀就醫,PCR陽性確診,並非重複感染,經實驗室定序為BF.7,無國外接觸史,研判為社區感染。

另外,根據指揮中心對BA.5國內最新基因定序結果,新驗出BA.5本土個案驗出率為96%,驗出BA.2變異株有3例,占2%。

指揮中心同時公布上週境外移入確診者感染的病毒各變異株檢驗結果,BA.5占一半(54%),至於Omicron最新亞型變異株BQ.1或BQ.1.1,上週未驗出。

今天新增6例XBB變異株境外移入,來源為新加坡2例,其餘印尼、印度及泰國各1例;BQ.1變異株境外移入,來自加拿大。個案皆是入境時有症狀,機場採檢檢出,症狀為發燒、喉嚨痛、咳嗽、流鼻水、頭痛、嘔吐。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WHO 10月27日分析新加坡、印度等國資料認為,相較於其他Omicron主要流行株,XBB變異株未增加疾病嚴重度,但有較高重複感染機率,主要發生於Omicron流行前(如Alpha或Delta)的感染者。尚無證據顯示XBB對於近期感染Omicron有免疫逃脫。

世衛10月26日指出,全球已發現超過390種Omicron次分支變異株,目前BA.5變異株占比約為77.1%,仍為全球主流株且持續變異,演化的新型變異株BQ.1及其子代變異株傳播快速,受影響國家數及病例數持續增加,已於至少65個國家檢出,占比約6%。另外,BA.4.6變異株及其子代已於至少87個國家檢出,占比約4.4%;BA.2.75變異株及其子代已於至少63個國家檢出,占比約為3.2%;另XBB變異株及其子代已於至少35個國家檢出,占比約1.3%,需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

羅一鈞說,依現有研究顯示,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A.5等變異株仍具保護力,並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的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民眾仍須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並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WHO 10月27日報告
https://www.who.int/news/item/27-10-2022-tag-ve-statement-on-omicron-sublineages-bq.1-and-xbb

歡迎追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04b的發聲管道!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希望大家當我的種子教師,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科學防疫,不要只以恐懼防疫!

歡迎贊助林氏璧孔醫師喝咖啡,讓我可以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繼續分享知識努力做正確新冠相關衛教。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

2022-11-01
24:05
comments
No Rating

221019 新變種病毒BQ.1.1/XBB/BF.7/BA.2.75鹿死誰手? BA.5次世代疫苗新消息

BF.7將成新主流病毒株?指揮中心:待觀察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10140169.aspx
羅一鈞表示,根據英國10月初公布的監測跟風險評估,英國跟歐洲當地比較擔心的有BQ變異株、BA.2.75及BF.7,各占5%至20%,目前來看BQ變異株較BF.7來得強。

羅一鈞指出,不過以東南亞來看,新加坡則是另一種變異株比較有優勢,因此不同區域有不同的主流株,台灣開國門後還要觀察各區域的消長,還有民眾去哪些國家帶回來的變異株,才能當作國內流行的參考,因此會持續執行境外移入病例監測。

羅一鈞表示,目前國內有零星檢測出BA.5以外的變異株,但以比例來看仍以BA.5為大多數,哪一個會成為下一波流行的主流株還有待觀察。羅一鈞強調,不論是哪種變異株,都是Omicron的一種,症狀上還是以咳嗽,發燒、流鼻水、喉嚨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為主,少數個案有味覺異常,但沒有因為不同命名的變異株就有症狀變化,因此不用特別當不同感染情形的狀況看待。

美國變種病毒監測
https://covid.cdc.gov/covid-data-tracker/#variant-proportions

歡迎追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04b的發聲管道!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希望大家當我的種子教師,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科學防疫,不要只以恐懼防疫!

歡迎贊助林氏璧孔醫師喝咖啡,讓我可以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繼續分享知識努力做正確新冠相關衛教。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

2022-10-18
24:02
comments
No Rating

221010 旅行業辦理出境團體旅遊操作指引 採檢日起7日內應暫緩搭機?

本集由凱勝電訊贊助播出。感謝本節目的第一個乾爹!
凱勝的eSIM卡網頁:
https://bit.ly/3Sk4Nvj
04b讀者可直接九折!若沒有請手動輸入萬年優惠代碼 linshibi。
eSIM詳細的說明請見部落格文章!
https://linshibi.com/?p=40550

跨境旅遊注意事項
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42561

觀光局公告「旅行業辦理入、出境團體旅遊操作指引」 請旅行業者遵循指引規範辦理入、出境團體旅遊
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42672

旅行業辦理出境團體旅遊操作指引
一、 出境團體旅客及組團旅行業應遵循事項
(一) 出境團體旅客
出境旅客建議投保海外醫療險等相關保險,以因應染疫衍 生之相關費用。

(二) 組團旅行業
1. 旅行業辦理出境團體旅遊業務,應依規定投保旅行業責 任保險,亦應透過行前說明或提供書面資料,向旅客清楚說明當地國家入境相關規定,並應告知投保海外醫療險等相關保險。

2. 旅行業者應協助境外確診及受隔離旅客遵守旅行當地國家之防疫措施,倘無法配合當地國家及返國之防疫措施,請勿報名參團。

3. 接待出境旅客之旅行業應遵守交通部觀光局訂定之相關措施及國內防疫規範外,並為其員工執行防疫講習或教育訓練,落實相關措施,並指派已受相關防疫訓練之領隊人員引導旅客。

4. 領隊人員需具備追加劑疫苗施打證明,施打完成超過 14 天,疫苗廠牌應以世界衛生組織緊急使用清單(WHO EUL) 或我國核准緊急授權使用或專案製造。

二、 旅遊產品營運規劃及行程安排
(一) 旅行社須協助確認行程內安排之餐飲業、旅宿業、觀光遊樂業、交通運輸業皆遵循旅遊目的地國家防疫管制措施,妥適安排行程。

(二) 旅行業者應先確認旅行當地國家之入境及檢疫相關規定, 確認入境是否須提供 PCR檢測陰性報告,以及提醒旅客至 醫療院所採檢,並掌握旅客採檢結果。

三、 旅程間防疫措施:領隊應隨時注意旅客身體狀況,若有疑似 COVID-19 症狀時,應 立即協助快篩或就醫。倘境外確診以當地就醫為原則,且自採檢日起7日內應暫緩搭機(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規定滾動調整),所需隔離治療費用依旅遊當地國家規定辦理,並 由確診者自付費用。

四、 返臺檢疫措施
(一) 旅客返台後須遵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屆時相關防疫措施。

(二) 於 COVID-19 疫情期間境外確診之國人,自採檢日起 7 日內應暫緩搭機(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規定滾動調整), 倘不符返國條件,得依循「境外確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國人專案返國就醫作業原則」辦理。

本集由凱勝電訊贊助播出。感謝本節目的第一個乾爹!
凱勝的eSIM卡網頁:https://bit.ly/3Sk4Nvj
走的是KDDI漫遊。04b讀者可直接九折!若沒有請手動輸入優惠代碼 linshibi
如果你要去日本在煩惱上網的問題,你的手機是11以上的i-phone,恭喜你,可以使用去日本上網新趨勢的eSIM:虛擬SIM卡,沒有實體卡,下單後收到e-mail的QR code就完成交易了,不再有寄送卡片,寄送wifi機的麻煩問題!且根本不需要更換原本的SIM卡,還是可以接電話或是簡訊,非常方便!

e遊卡日本3天 每日1GB後降速吃到飽
售價:350元->毒友315元

e遊卡日本5天 每日1GB後降速吃到飽
售價:550元->毒友495元

日本8天 每日1GB後降速吃到飽
售價:850元->毒友765元

e遊卡 日本(10GB/30天)
售價:900元->毒友810元

e遊卡 日本(15GB/30天)
售價:1280元->毒友1152元

eSIM詳細的說明請見部落格文章!
https://linshibi.com/?p=40550

2022-10-09
40:53
comments
No Rating

220824 我如何在第七波BA.5疫情的日本40天全身而退 五招防疫措施和大家分享

最近其實很多讀者私訊問我這個問題。8月23日我回台灣已經超過七天,早上兩個廠牌的快篩陰性(3+4結束後目前沒有硬性規定要做,這是我自己多做的),我在日本風吹草動就會做個快篩看看,回台之後做過深喉唾液PCR,第四天,第六天還有第八天都各做了兩次快篩,以上全為陰性,應該很大的機會是沒有染疫,所以我想現在可以來分享這個議題了。

其實真的很簡單,我沒有做太多多的防護 (比方說有些人想像我會不會一律戴著N95,戴護目鏡,到每個地方都狂噴酒精什麼的),真的沒有。我個人是抱著平常心,一直抱著隨時可能染疫的心理準備的。所以我沒有這麼糾結,就是做很基本的防護。但就是把他做到位。真的染疫了,我也知道要怎麼做後續的處理這樣。

而防疫措施方面,真的就是老生常談的東西罷了:
1.全程戴外科口罩,特別是室內空間。每天換一個,流汗太溼的時候也會替換。

2.盡量避免密閉較擁擠不通風的室內空間,非不得已也要減少逗留時間。

3.絕不亂摸眼口鼻。接觸到外面的物品後,絕對要酒精乾洗手。這點並不困難,因為日本到處都有設置,我自己的一瓶酒精乾洗手其實這40天都沒用完!(做得好的旅館和餐廳,甚至每桌上都會有自己的酒精消毒瓶)

4.盡量抓安全距離不要人擠人,和人保持1.5公尺以上。比方說下飛機時先等大家都下完,不急著去排隊人擠人。

5.我坐了六趟飛機,每一趟我都會戴N95口罩(特別是起飛和降落後兩段,已經到高空飛機內的換氣量是很足夠的),飛機上盡量不飲食和上廁所。

我幾乎天天在餐廳外食,也會不得已到擁擠的地方,都不會特意去避呀,得到也不奇怪。不過還能全身而退,除了運氣之外,我想也值得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p.s.我離打第三劑已經超過半年了,我是打AAM。防感染方面應該是幫助很有限了。但如果染疫的話,我想防重症還是會有一定效果的。我現在在等次世代疫苗的資料來決定要不要打第四劑。但超過60歲的朋友我是建議現在就可以去打第四劑了,我老媽也打了。

為了能安心享受日本之旅,以防萬一,需要加入提供充分補償的民間醫療保險,包含能補償您海外就醫費用的旅平險。
https://www.jnto.go.jp/emergency/chc/ov_travel_insurance.html

我這次有保東京海上日動的保險,限網上申請,在日本才能申請,要在下機五天內申辦。最高可申請31天。
https://tokiomarinenichido.jp/

歡迎追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04b的發聲管道!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希望大家當我的種子教師,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科學防疫,不要只以恐懼防疫!

歡迎贊助林氏璧孔醫師喝咖啡,讓我可以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繼續分享知識努力做正確新冠相關衛教。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

2022-08-23
44:08
comments
No Rating

220706 孔醫師給台灣的臨別贈言 告別孔醫師 04b is back!

1.猴痘應該不用太擔心,短期內對全世界公衛影響最大的還是新冠病毒。

2.BA.4/BA.5能在世界各國引起多嚴重,多大的再一波疫情?是7~8月觀察重點。個人預估如果剛剛經過大波BA.2的國家疫情(比方台灣)可能會比較緩和,若之前經過大波的是BA.1,由於BA.1和BA.4/BA.5長的更不像,且離BA.1疫情高峰時間已經較久,可能引起的疫情就會較嚴重。但同樣是Omicron家族,多少有交叉保護力,應該是還好。

3.全世界國家目前沒有幾個為BA.4/BA.5再度縮緊邊境的。之後我相信應該也不會。隨著這些變種株傳染力越來越增加,想靠邊境政策就把他們擋下儼然是不可能的任務,國境開放相互交流應該是不太會回頭的趨勢了。台灣不也從14+7一路開到了3+4?就算之後又出現了真正的下一個希臘字母大魔王:圓周率π病毒,我相信世界各國頂多短暫的對發生國採取措施,那只是為了搶時間做研究,之後還是會開放的。

4.全世界已經為了新冠病毒的疫情付出了極大代價。歐美多數人民許多都已經防疫疲勞,因此開放當作這疫情已經不存在似的。我們還要和這個病毒纏鬥多久?經濟和防疫的平衡怎麼抓?這問題肯定會繼續讓各國政府煩惱。國外似乎已經某種程度做到了與病毒共存,台灣應該也是朝著這個方向走去。視疫情和輿論滾動式調整是肯定的,大家有耐心一點吧。

5.關於台日兩邊的旅遊開放:我想肯定會繼續開放,且日本方應該先會有動作。目前日本對於旅遊開放個人認為過於保守,感覺只是做個樣子,因為開放和保守兩邊都有支持者。等到日本7月10日參議院選舉投票結束後,再發現現行政策根本無法增加多少觀光客,觀光立國的日本應該有機會會有更多動作。而一旦日本開,台灣這邊是否要繼續開,如何開?考驗政府和指揮中心的智慧。

6.除非後續出現更多證據,目前打原始株做出疫苗的第四劑,我還是只建議在65歲以上,或是有免疫不全的族群施打。mRNA次世代疫苗美國希望能在10月開打,但到底是針對BA.4/BA.5,還是Beta,還是BA.1就好,希望能趕快有個塵埃落定,但這可能也要等累積更多數據才能做出定論。

7.這波疫情台灣近400萬人確診,接下來會有多少比例多少樣態的長新冠,如何治療,這是我們要密切追蹤的。

8.台灣兒童看到的特殊腦炎重症,到底致病機轉如何?怎麼治療最好?疫苗可以有效預防嗎?日本那邊至少也有11例急性腦症,希望台日有交流的機會,早日解答此謎團。

9.兩年多了,我最希望傳達給大家的就是,媒體識讀,自己有一定分辨消息的能力。不要被隨便被帶風向,多看幾個報導,多看有信用講證據有相關學術能力的醫師發言。

感謝這兩年多來,你願意當我的種子教師,我們一起傳達正確的新冠衛教。我希望最大的疫情已經走入尾聲,孔醫師的階段性任務達成。我不會忘記這兩年的特別經驗。
接下來,希望在粉專分享的多半是快樂的資訊。如何能讓國人在日本進行安心安全的旅遊體驗,是04b的使命。旅遊中當然要重視防疫,所以偶而可能孔醫師還是會上身,請大家體諒啦

“What else can I say? 統一獅 out.”
04b is back!

歡迎追蹤
前台大感染科醫師。04b的發聲管道!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希望大家當我的種子教師,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科學防疫,不要只以恐懼防疫!

歡迎贊助林氏璧孔醫師喝咖啡,讓我可以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繼續分享知識努力做正確新冠相關衛教。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

2022-07-05
26:29
comments
No Rating

220704 日本兒童中重症數據 台灣將進入MIS-C高峰?

日本加護病房醫學會有統計兒童疑似腦症跟MIS-C的數字
https://www.jsicm.org/news/news220530.html
這是問卷通報形式,所以可能有低估。

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関連小児重症・中等症例発生状況速報 
https://www.jsicm.org/news/upload/220621JSICM_jscts.pdf
今年以來到6月20日之前,蒐集218例兒童中重症住院案例。 過去這個月僅新增10例。
急性腦症佔 5.1%,11例。
MIS-C佔7.8%,17例。
哮吼CROUP佔10.6%,23例。
肺炎佔18.9%,41例。
抽搐佔23.5%,51例。

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症第 6 波における、中枢神経系の異常発生状況速報骨子
https://www.jsicm.org/news/upload/220527JSICM_covid19cnss.pdf

日本也發現Omicron這一波相對於之前,兒童的抽搐,意識不清,疑似腦症增加。未就學兒童最多,小學生次之,也有中學生和高中生的案例。這些案例有四成會收在PICU,有4~5成住在兒科病房。需要插管者佔2~3成,還會使用低溫療法或是類固醇pulse療法。

傳統上熱痙攣(熱性けいれん)多半發生在幼兒,超過六歲小學生僅佔2%。但新冠的熱痙攣小學生佔了兩成以上,發病年齡不同。雖有數例疑似急性腦症,目前死亡和重度後遺症全國僅有個位數例。

MIS-C兒童增8例 7個月大男嬰成最小個案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6300185.aspx

台大估將進入MIS-C高峰 兒童2劑疫苗可有效預防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6290179.aspx


歡迎追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04b的發聲管道!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希望大家當我的種子教師,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科學防疫,不要只以恐懼防疫!

歡迎贊助林氏璧孔醫師喝咖啡,讓我可以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繼續分享知識努力做正確新冠相關衛教。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

2022-07-03
27:57
comments
No Rating

220621 無敵星星論之我見 綜合免疫的證據:Science研究染Omicron無法增強免疫防重複感染嗎?

Science近來刊登了一篇很難讀懂的論文。
Immune boosting by B.1.1.529 (Omicron) depends on previous SARS-CoV-2 exposure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q1841

以下轉貼何美鄉老師對於此論文的解讀。

釐清誤解 (希望這只是誤解,而不是搖言)
這篇Science文章有一點小複雜,難怪某網紅醫師會解讀錯誤。

你若是看到這樣的文字說:Science刊登的英國研究,打了三劑疫苗,又感染OMICRON,產生的抗體與T細胞免疫對抗OMICRON的能力不足。

切切不要擔心,這只是一個錯誤的訊息。

這文章的正確訊息:這研究是疫情期間長期追蹤英國醫護人員感染不同新冠變異株與接種疫苗的紀錄,並分析在感染後,對病毒的抗體以及細胞免疫的反應。最終結果是依據感染記錄分若干組 (如圖中的顏色);所有參與研究的醫護,都有接種三劑疫苗。
1. 從未被感染 (藍)
2. 被武漢株感染 (紅)
3. 被ALPHA株感染 (綠)
4. 被DELTA株感染 (紫)
5. 被OMICRON感染 (黑)
6. 先被武漢株感染,再被OMICRON感染 (粉紅)

以上六組,只有第五組適用於多數台灣人 ,也就是接種疫苗後,第一次產生突破感染的病毒是OMICRON。

就中和抗體反應而言:
1~4組,產生的中和抗體對前面四種變異株,都有不錯的效價,但對OMICRON的中和抗體則都非常低。

第五組則對每一變異株,含OMICRON都有非常高的中和抗體反應。多數台灣人,也就是有接種疫苗的台灣人若被OMICRON感染了,屬於這一組,有廣效抗體反應佳。

或許有一些台灣人在2021年感染了ALPHA,第三組,抗體也OK阿。

唯獨第六組,反應不佳,不管對哪一變異株,作者的解讀是最先感染的病毒,對免疫力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記印( immune imprinting)。這樣的發現,僅此一研究,況且人數很少。還有待更多驗證。

至於,細胞反應,黑色這組也是最好的。

何美鄉 2022.6.19 6:00PM

染Omicron「沒有無敵星星」! 研究:無法增強免疫、防重複感染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0615/2273048.htm

People who caught Covid in first wave get ‘no immune boost’ from Omicron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2/jun/14/people-who-caught-covid-in-first-wave-get-no-immune-boost-from-omicron

歡迎追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04b的發聲管道!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希望大家當我的種子教師,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科學防疫,不要只以恐懼防疫!

歡迎贊助林氏璧孔醫師喝咖啡,讓我可以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繼續分享知識努力做正確新冠相關衛教。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

2022-06-21
49:35
comments
No Rating

220614 BA.4、BA.5、BA.2.12.1變異株懶人包 Omicron的表妹們需要擔心嗎?傳染力是十倍嗎?

近來很多人擔心Omicron的表妹們。洪副院長昨天和我討論,說我擔不擔心邊境改為3+4,這些新的變種病毒會進來?

BA.4,BA.5,BA.2.12.1都出現了一陣子,至少兩個月,但不像一開始BA.1和BA.2一出現時就席捲全世界,而現在比較像是BA.2該感染的感染完一波了,所以這幾株才開始慢慢坐大。

這三株因為都有如同Delta變種株的L452位點上的突變,因此傳染力理論上更強,也有更嚴重的免疫逃逸。但目前至少可以說 沒有觀察到比較容易重症,底線是這個。

南非的BA.4,BA.5這波疫情已經結束了。他對於住院人數,加護病房住院人數,死亡人數造成的波動都很有限。

因此,雖有這些Omicron的相關變種株,你可以看到世界各國開放的腳步都沒有停下來。我個人是不會太過擔心。

真的敵人,下一株最重要的變種病毒,會被安上一個希臘字母的變種病毒,可能還沒出現。

不過他可能也差不多要出現了,因為兩年多來,大概半年左右就會出現一株。

老話一句,戒慎而不恐懼,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入境首見BA.4、BA.5變異株 邊境攔截5例社區影響較小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6130137.aspx

英國、美國相繼出現Omicron BA.4和BA.5等新亞型變種病毒的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公布,台灣邊境首見Omicron新變種,1例BA.4、4例BA.5,分別為1女4男。

羅一鈞表示,今天公布的Omicron BA.4和BA.5等新亞型變種病毒染疫個案,年齡30多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日至6月7日,其中BA.5個案2例來自美國,土耳其及波蘭各1例,BA.4是智利入境,皆為邊境攔截。

羅一鈞說明,國際上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分別於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發現,研究顯示這二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4月至5月期間已於南非快速引發第5波疫情;WHO(世界衛生組織)於6月8日資料指出,目前已超過40個國家分別檢出BA.4及BA.5,且全球發現這二株變異株感染國家及病例數均持續增加。

此外,近期BA.5病毒株已造成歐洲地區葡萄牙疫情快速回升,且英國、法國近期疫情回溫,評估與BA.4及BA.5傳播有關;鄰近國家中紐西蘭、澳洲、新加坡、韓國及日本均有社區感染病例,香港近日發現有BA.4或BA.5境外移入個案,部分曾具社區活動史,可能造成社區傳播風險。

羅一鈞說,依現有研究,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並提高疫苗接種率。

WHO 6月8日的整理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m/item/weekly-epidemiological-update-on-covid-19---8-june-2022
英國近來定序的變化
https://youtu.be/_bWjykVpF9A

歡迎追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04b的發聲管道!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希望大家當我的種子教師,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科學防疫,不要只以恐懼防疫!

歡迎贊助林氏璧孔醫師喝咖啡,讓我可以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繼續分享知識努力做正確新冠相關衛教。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

2022-06-13
51:03
comments
No Rating

專訪林氏璧(感染科醫師):疫情謠言鋪天蓋地,專家如何突破同溫層傳遞正確醫學知識?上億點閱醫師部落客經營新媒體平台心法大公開

本集是我接受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教育總監黃兆徽,一位資深的媒體人專訪。同步放在他們的podcast:新聞真假掰 」播出。

本集重點|
?疫苗會致命?打了會變萬磁王?闢謠如何突破同溫層?
?同樣說法媒體各自解讀,讀者如何看清真相?
?破億點閱部落格,該如何經營才能有此佳績?
?新媒體時代,社群平臺經營心法大公開
?從孔醫師到林氏璧的心路歷程

疫情席捲全球兩年半,人心惶惶的時代,不實訊息更容易趁虛而入。
「學者研究發現」、「美國某醫師表示」、「可信消息指出」、「親戚的兒女親身經歷」……
五花八門的謠言起手式,哪招最有殺傷力?

「怒嗆、狂批、喊話」
媒體的聳動標題,掩藏了哪些重要建議?又如何加劇社會對立?各領域的專家該如何突破同溫層傳遞正確知識給大眾?

新媒體的時代,人人都能掌握說故事的媒介,該怎麼經營,才能擴大影響力?

從部落格、facebook寫到Instagram,YouTube、Clubhouse聊到Podcast,部落格擁有上億點閱、臉書粉絲近百萬,林氏璧是如何透過不同管道對民眾發聲?

而他為什麼會從台大醫院的感染科孔醫師,變身成為日本自助旅行部落客林氏璧?又為什麼會在疫情期間「重操舊業」,扮演起資訊窗口的角色?

本集節目再次邀請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孔醫師),為我們破除與疫情相關的各種假訊息,並分享他一路走來經營各種網路平臺的秘訣。

擺脫疫苗選擇障礙、安心防疫免焦慮。請收聽新聞真假掰 」,假訊息Bye Bye

來 賓|林氏璧/孔醫師(感染科醫師)
主持人|黃兆徽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教育總監/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
錄音日期|2022.4.22

節目團隊︱黃兆徽、陳柏樺、劉十賢、錢志偉
收聽連結:
Apple Podcast : https://reurl.cc/YvOoAX
Firstory https://bit.ly/3MnVuGZ
Spotify https://spoti.fi/3ahoe6T

另外還有影片版喔
https://youtu.be/gTa_IIHcxuY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基金會)官網
http://tfc-taiwan.org.tw/

歡迎追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04b的發聲管道!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希望大家當我的種子教師,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科學防疫,不要只以恐懼防疫!

歡迎贊助林氏璧孔醫師喝咖啡,讓我可以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繼續分享知識努力做正確新冠相關衛教。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

2022-06-01
50:26
comments
No Rating

220512 陳培哲老師:新冠不是流感化而是感冒化 韓國做得最好 日本也不差

陳培哲老師最近接受信傳媒的專訪。這集幫大家來唸前兩篇,關於新冠感冒化,分析世界各國的抗疫表現,當然還有台灣疫情走向。

【人物專訪1》人類如何與史上第5個冠狀病毒相處?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新冠不是流感化而是「感冒化」】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33604

【人物專訪2》只要病毒存在 中國想清零就會越來越難 陳培哲:台灣最快5月中達疫情高峰】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33667

【人物專訪3》確診數飆破3萬 陳培哲:長者、慢性病者若確診應快吃Paxlovid藥物 但要感染5天內服用才有效】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33702 

【人物專訪4》陳培哲談台灣生技產業:疫苗是醫療產業皇冠上的珍珠 基礎不穩不可能持久】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33716

歡迎追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04b的發聲管道!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希望大家當我的種子教師,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科學防疫,不要只以恐懼防疫!

歡迎贊助林氏璧孔醫師喝咖啡,讓我可以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繼續分享知識努力做正確新冠相關衛教。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

2022-05-11
42:13
comments
No Rating

疫情升溫該怎麼辦?兒童、青少年、老人疫苗該怎麼選?疫情謠言大破解:專訪林氏璧(感染科醫師)

本集是我接受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教育總監黃兆徽,一位資深的媒體人專訪。同步放在他們的podcast:新聞真假掰 」播出。

確診數字天天攀升,台灣確診者可能超過三百萬?三級警戒噩夢會不會重演?

兒童疫苗來了!該不該打?安全嗎?
成人三劑疫苗一定要打好打滿?
青少年也該打第三劑嗎?
老人該不該打第四劑?

害怕副作用太強、擔心保護力不夠,
莫德納、BNT、高端…
不同廠牌疫苗到底應該怎麼選擇?

Omicron 傳播力強,該共存?還是拚清零?
搞不懂政策方向?不知道如何作好抗疫準備?

本集節目邀請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孔醫師),為我們解答關於本土疫情的疑難雜症與常見迷思;用專業知識,陪伴我們一起釐清正確資訊,平安度過疫情挑戰。

擺脫疫苗選擇障礙、安心防疫免焦慮。請收聽新聞真假掰 」,假訊息Bye Bye

來 賓|林氏璧/孔醫師(感染科醫師)
主持人|黃兆徽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教育總監/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
錄音日期|2022.4.22

節目團隊︱黃兆徽、陳柏樺、劉十賢、吳玲臻

本集重點|
?兒童疫苗來了!該讓孩子打嗎?
?兒童莫德納、兒童BNT,該怎麼選擇?
?台灣確診者可能超過三百萬?
?國高中生第三劑該打嗎?
?成人第四劑需要嗎?
?疫情什麼時候可能結束?

收聽連結: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vd1Vzk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KWyZrL
KKBOX https://bit.ly/3P68aEQ
Firstory https://bit.ly/3FpP3Bb
Spotify https://spoti.fi/3wc2LU6

另外還有影片版喔
【上集】兒童疫苗來了!該不該打?品牌怎麼選?
https://youtu.be/S4ALbRtgfos

【下集】青少年該打第三劑嗎?老人需要打第四劑?
https://youtu.be/T0E4-F2337g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基金會)官網
http://tfc-taiwan.org.tw/

歡迎追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04b的發聲管道!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希望大家當我的種子教師,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科學防疫,不要只以恐懼防疫!

歡迎贊助林氏璧孔醫師喝咖啡,讓我可以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繼續分享知識努力做正確新冠相關衛教。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

2022-05-08
55:22
comments
No Rating

220503 台灣前六萬例Omicron分年齡中重症 致死率

今年1月1日以來本土病例累計6萬3006例,其中189例中重症、9例死亡。羅副在星期五公布了分年齡的中重症和致死率的表格。

我在臉書po出,問大家看到了什麼。
https://www.facebook.com/japantravel/posts/10158689486079150

以下整理:
1.今年1月1日以來輕症及無症狀個案累計6萬2817例、占整體個案的99.7%,中症個案累計170例,重症個案19例、占0.03%,其中9人死亡。

2.九歲以下累積7192人,僅有一例中重症,就是不幸死亡的兩歲男孩。

3.四十九歲以下佔了感染總人口近八成,僅有27例中重症和一例死亡。五十歲以上僅占感染人口兩成,但有172例中重症和8例死亡。六十歲以上僅占感染人口10.7%,但148例中重症和7例死亡,占了中重症和死亡的八成。年長者真的是重中之重啊!

4.中重症的機率隨年齡升高,49歲以下在萬分之7以下,50多歲是0.23%,60多歲是0.82%,70多歲是2.13%,80多歲是9.27%,90歲以上跳到14.8%。

5.目前確診個案以活動力高的20歲至39歲居多,占比42.6%。目前老人家躲得很好,感染的比例不高,因此目前台灣致死率看來不高。若開始大量老人家受到感染,狀況可能會出現變化。

6.九歲以下縱使沒有疫苗保護也不是高危險群,危險群在50歲以上,越年長風險越高。從新冠病毒出現在世上以來一直是觀察到這樣的現象。長者的疫苗覆蓋率和能即時獲得醫療才是這次重症求清零的決戰點。

7.死亡是落後指標,會發生在確診後7~14天甚至更久,要繼續觀察。

網友指疫苗沒用 羅一鈞:未接種者中重症比例高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4290219.aspx

近日有網友指出,打過3劑新冠疫苗還是可能出現中重症患,直呼打疫苗沒用。

羅一鈞表示,189例中重症個案當中,有56例、約30%從未接種任何1劑疫苗,打滿3劑新冠疫苗人數共72人、約38%。
羅一鈞坦言,單就中重症人數和比例看來,接種3劑疫苗者看似比較多,但實際上,全國有超過1200萬人已打滿3劑疫苗,中重症人數72人;相較之下,從未接種過任何疫苗的150萬人就有56人中重症,顯示未接種疫苗者中重症比例仍高。

歡迎追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04b的發聲管道!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希望大家當我的種子教師,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科學防疫,不要只以恐懼防疫!

歡迎贊助林氏璧孔醫師喝咖啡,讓我可以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繼續分享知識努力做正確新冠相關衛教。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

2022-05-03
23:32
comments
No Rating

220429 打疫苗無法防中重症?台灣中重症者絕大多數都是打過疫苗的?

分子分母很重要。這是鐵律。
任何報導出來,通常就是分子。你只要想清楚那分母是什麼?機率多高?這樣下結論合理嗎?
你就擁有非常好的科學辯證和媒體識讀能力了。

近來有民眾看著每天衛福部公布出來的中重症患者表,說上面一堆都是有打過2劑3劑疫苗,還比沒打疫苗的多!疫苗可防重症是假的!打疫苗根本沒用呀!

這是見樹不見林,以管窺天,瞎子摸象的謬誤。台灣才區區這幾十例就想下結論帶風向。

1.到4月28日公布為止,共有158例中重症(兩歲男童除外)。其中 12歲以上完全無接種疫苗者有41人,僅接種一劑有19人,接種兩劑有39人,接種三劑有59人。打過2劑3劑疫苗中重症患者雖然人數看起來很多,比無接種疫苗者還多,但你要考慮分母。

2.施打疫苗人口我們抓12歲以上。因為12歲以下疫苗之前未開放,而小兒中重症很少。因此這會低估了未打疫苗者中重症的發生率。

3.打疫苗的時間則抓在4月8日。因為考量疫情與接種斜率的明顯轉折,所以分母固定在這天的統計。 12歲以上完全無接種疫苗者有150萬人,僅接種一劑有115萬人,接種兩劑有629萬人,接種三劑有1203萬人。

4.如此算出本土中重症在不同疫苗施打族群的發生率:
(1)從沒打過疫苗者27.2人
(2) 打過1劑疫苗: 16.5人
(3) 打過2劑疫苗: 6.2人
(4) 打過3劑疫苗: 4.9人

5.施打疫苗者中重症的發生率明顯較低。從沒有人說過打疫苗就100%不會重症和死亡。但他可以降低一定比例,疫苗的保護力就是這樣算出來的。國外累積的數據早已大量證明疫苗可以有效的防重症還有後續的死亡。你們這些鍵盤專家到底在分析什麼,疫苗在國外都有用,到台灣人身上就不能防重症和死亡了嗎?

6.何美鄉老師那兒下面留言又出現一堆疫苗和生物統計專家。你們不要吵了,英國的疫苗效力報告中也是有這樣呈現的啦。表下面的附註也有說清楚這樣比較有其限制,疫苗的有效性不能直接這樣看。因為打疫苗和沒打疫苗者彼此間條件會有所不同,都應該要去校正。包括:得病的風險(年紀,慢性病,職業等等),主動去做檢測的機率,採取的防疫作為(沒打疫苗者最近可能躲起來了減少暴露),還有打疫苗的時間也有影響。

總之,這樣用發生率來看的方式大概可以參考,但疫苗的有效性計算有更嚴謹的方式。這要案例數更多的時候也才能精確的計算。

何美鄉老師發文
https://www.facebook.com/michelle.ho.58555/posts/10166142564330103

闢謠
「前陣子台灣得新冠肺炎,中重症的46患者分析:一、沒打過疫苗的轉變為中重症的有13個,打過一劑的有7個,打過兩劑的有14個,打了三劑的有12個。※說明了沒有打疫苗而致中重症者是28%,有打疫苗還變中重症者是72%。也可以說沒打疫苗致中重症是27%,打滿三劑的是26%。說明了:有打滿三劑不代表就不會中重症。」

以上的說法是對的嗎? 事實查核中心來電詢問。

因為電話說不清楚,就直接幫他算出來。順便與大家分享。其實這數據,CDC應有人可以定期算,並提供給民眾。或許台灣數據更具說服力來鼓勵施打疫苗。
中重症46是4月6日的數據。以4月16日那週的施打率(打了第2、3劑疫苗至少7天後才能算是有足夠抗體),以台灣總人口算出施打每劑疫苗的人口數當作分母。即便是如此少的數字,疫苗在台灣預防中重症的效果已能顯現。

未來再分年齡,資訊會更豐富。

請看英國的疫苗效力報告Table 14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1066759/Vaccine-surveillance-report-week-13.pdf

歡迎追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04b的發聲管道!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希望大家當我的種子教師,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科學防疫,不要只以恐懼防疫!

歡迎贊助林氏璧孔醫師喝咖啡,讓我可以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繼續分享知識努力做正確新冠相關衛教。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

2022-04-28
18:04
comments
No Rating

220427 台灣400萬人確診4萬人死亡?不應套用美國1%致死率

1.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推估,台灣年底將有400萬人以上確診新冠肺炎,以美國1%致死率推算,台灣將有4萬人死亡。此估算方法犯了嚴重的錯誤,如同之前我們分析兒童的致死率應該要抓Omicron的,而不該把之前變種病毒的也抓進來看一樣。之前的病毒本身毒力較高,較容易攻擊下呼吸道,早期又沒有疫苗的保護,然後美國即使打疫苗但覆蓋率目前也沒有台灣高,因此總致死率較高。

2.我們來抓紐西蘭,香港和韓國的致死率來看。這三個地方前面的疫情較不嚴重,累積到現在的數字幾乎都是Omicron,因此較值得參考。致死率約為:
紐西蘭 0.05% 萬分之5 
韓國 0.09% 萬分之 9
香港 0.76% 萬分之76

因此如果台灣有400萬人確診,套用在這三個國家的致死率的話,紐西蘭是2000人死亡,韓國是3800人死亡,香港則是30400人死亡。

3.這個致死率數字高低和許多因素有關,包括疫苗覆蓋率,醫療量能是否能即時救助中重症,抗病毒藥物是否能即時給予,年長者感染比例,是否能壓平感染曲線讓高峰不至於太高等等。其中疫苗覆蓋率,特別是長者的疫苗覆蓋率是降低致死率很重要的因素。在紐西蘭,75歲至84歲長者新冠肺炎疫苗2劑覆蓋率將近100%,台灣75歲以上長者第1劑覆蓋率僅78%,等於有2成左右長者完全未施打疫苗。雖然看全人口的兩劑,三劑覆蓋率我們和紐西蘭數字差不多,但長者的覆蓋率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4.若我們的長者疫苗覆蓋率短期內沒辦法有大量的提升,我估計台灣新冠致死率最後應該會落在韓國與香港之間,數字應較偏向韓國。日本韓國老人家疫苗也打得比我們好。假設台灣400萬人確診,死亡人數可以壓在萬人以下,致死率可以壓在0.25%以下,我個人認為表現就已經很好。當然希望透過各種努力,我們可以盡量壓低這個數字。現在還來的及!但時間越來越緊迫了!

5.香港此波119萬人確診,9061人死亡,其中72%是一劑疫苗都沒有打的人,超過95%為60歲以上長者。80歲以上老人家,沒打疫苗致死率高達16.42%,但打三劑則可壓到1.08%。不要看台灣目前中重症這麼有限的數字就在瞎子摸象說打疫苗沒用,數字不是這樣看的。你們根本沒搞清楚分子和分母。打疫苗的人多,絕對數字當然會看到發生中重症很多都是打疫苗的呀。香港這麼慘痛的經驗擺在眼前視而不見,還在懷疑打疫苗不能防重症防死亡,不要再反智反科學了好嗎?到確診高峰前的時間不多了。我們再努力一下,關懷一下身邊的長輩,希望他們重新考慮是否施打疫苗!

6.補充一下,阿中在記者會上說,疫情高峰還沒到,依國衛院推估模型,疫情最高點可能為單日新增4.5萬,針對疫情還是量敵從寬,以單日新增10萬做疫情推估,預計確診總人數可能達350萬,再用20%人口做為需使用藥物治療人口,才會跟輝瑞藥廠買70萬人份Paxlovid口服藥。

與病毒共存最壞狀況 柯文哲:很嚴重!400萬確診、16萬人住院、4萬人死亡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20425/KH5EGVPZPFA5RIO4NGEILYJPKQ/

與病毒共存代價350萬人染疫 專家估:1.6萬人死亡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20425/6OZDPP43YJBY7AINKBXEYRYBMM/

柯文哲估年底4萬人死於疫情 林氏璧揭致命錯誤:台灣死亡率非接近美國
https://www.storm.mg/article/4305847 

新台灣模式要重症清零可能嗎?借鏡世界各國重症、死亡率
https://heho.com.tw/archives/213364

歡迎追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04b的發聲管道!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希望大家當我的種子教師,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科學防疫,不要只以恐懼防疫!

歡迎贊助林氏璧孔醫師喝咖啡,讓我可以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繼續分享知識努力做正確新冠相關衛教。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

2022-04-26
35:14
comments
No Rating

220426 居家隔離改3+4 自主防疫快篩陰性可上班 各國作法整理

寫在前面,這次是在說密切接觸者的隔離天數,不是確診者喔。

國內新冠狀病毒疾病新增本土個案數不斷創新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4月26日分別於上午及下午舉行縣市長會議及專家會議,討論本土個案接觸者匡列居家隔離天數縮短為3+4方案。陳時中晚間在疫情記者會中說明,經會議討論取得共識,即日起各地方政府實施「重點疫調」,確診者足跡原則不再公布,明天起實施縮短居家隔離天數改為3+4天,至於目前已經居家隔離超過3天者,27日開始解除隔離。居家檢疫仍維持10+7天。

3+4方案,前3天居家隔離期間須待在家中以1人1室為原則,不得外出;完成接觸者匡列後安排快篩或PCR採檢;有症狀及期滿當日快篩;3天居隔期滿快篩陰性後,進行4天自主防疫。

後4天的自主防疫期間,每天進行快篩。陳時中說,快篩陰性者可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可以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外出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餐廳內用餐、聚餐、聚會、前往人潮擁擠場所與不特定對象接觸。

針對自主防疫期間是否可到校上課,由於專家認為確診個案接觸者到學校造成染疫風險相對高,所以建議自主防疫期間以不到學校上課為原則。民眾應配合居家隔離相關規定及注意事項,違反相關規定者,可依法最高可裁處新台幣100萬元罰鍰。快篩陽性者,禁止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應自行開車、騎車、或家人親友載送(雙方全程佩戴口罩)前往,倘若就醫地點較近,也可步行前往,無須透過衛生單位安排。

04b解讀:
1.密切接觸者居隔還是七天,只是前三天強制隔離,3+4。後四天自主防疫,每天都須進行快篩,陰性者可外出工作及採買日常用品,但禁止到餐廳內用,或前往人潮擁擠的地方。

2.縮短密切接觸者的強制隔離期可說是目前的共識。一方面是新冠潛伏期縮短,專家們考量的另一個問題是,現在的10天太長,對民眾來說現在是比較怕隔離而不是怕確診,怕自己確診影響周邊的人,影響工作等等。如果因此讓民眾會想隱匿不確診,反而得不償失。

3.目前最重要的是有效管理輕症,而不是滴水不漏。Omicron傳染速度變快,潛伏期中位數縮短到三天, 管好接觸開始最容易傳染的前三天,可以阻斷和找到多數的感染,這樣也就夠了。如此讓大家勇於篩檢確診,就算周邊被匡列密接者也只有強制隔離三天,不會影響太大。

4.另外簡化確診流程也是刻不容緩,不能讓前線人員被這些行政流程淹沒,其他更重要的事情都無法做。確診海嘯還在後面呢!

5.至於天數到底應該縮到多短,這真的滿難決定的,原本我個人覺得現階段強制5天,5+5大概是大家較可以接受,漏掉的也比較少,也會大幅減少民眾確診怕隔離影響他人的心理壓力了。阿中部長表示抓3天是基於國內外的研究顯示潛伏期中位數大約是2.9~3.1天,如果在第3天做快篩解隔,第4天早上出門前再做,這樣已經可以抓到約八成的案例了。且第5~7天每天還是會做快篩,還是可以繼續抓出來。結果不須回報,陽性要回報。另外如果當天不用出門,可以省下一天快篩。

6.會中還討論到有些地方首長希望是不要強制隔離了,直接以篩代隔。美國和新加坡都有類似做法。但專家會議普遍覺得這樣太衝了,前面可能放掉太多確診,因此最後定案為前面還是強制隔離3天。

7.這其實就是以篩代隔的一種方式,但前提是要有足夠的快篩呀!專家們和指揮中心既然如此決定,阿中也表示在居隔時縣市政府就會發給五個快篩,以上的配套我支持。

8.本集也整理各國作法供大家參考,各國各有巧妙不同,也有很多運用快篩代替隔離的方式。各國和我們有很重要的不同,這些規定應該都沒強制性。很多只是建議。沒有罰則。一方面在確診海嘯下其實也沒有人力可以管了!很多是只能靠公民素質。

CDC新聞稿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T7IJNzwPlGdvTa1wUuXXvA?typeid=9

3+4居家隔離26日起實施 自主防疫快篩陰性可上班、不到校上課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4255010.aspx

歡迎追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04b的發聲管道!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希望大家當我的種子教師,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科學防疫,不要只以恐懼防疫!

歡迎贊助林氏璧孔醫師喝咖啡,讓我可以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繼續分享知識努力做正確新冠相關衛教。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

2022-04-25
46:13
comments
No Rating

220305 英國研究 完整接種疫苗 長新冠long COVID機率降低一半

有些新冠患者在康復過後三個月以上,持續有疲倦 、腦霧等「長新冠」(long COVID)的後遺症,英國衛生安全局2月15日公布最新研究指出,完整接種疫苗後再感染,相比於沒打疫苗者可以降低一半長新冠的機率。而即使先感染出現長新冠症狀,再施打疫苗,長新冠症狀也比較容易好轉。

1.英國衛生安全局根據15個2022年1月之前的研究,因此這應該還沒有包括Omicron的資料。

2.估計英國有2%的人口有長新冠的症狀,最常見的有疲勞,呼吸喘還有肌肉關節痛。

3.八個研究是看打完疫苗才感染的,從感染後四週觀察到六個月都有。多半研究顯示完整接種疫苗可以有效減少長新冠發生的機率約達50%。不管是BNT,莫德納,AZ,嬌生疫苗都有效。60歲以上年長者最有效,19~35歲年輕人效果最有限。(這可能和長新冠在老人家發生比率也較高有關)

4.三個研究是看已經有長新冠的人,多數人再接種疫苗也能改善症狀,但也有少部分患者症狀反而加劇。這可以馬上發生,也可以數週後發生。

5.還有三個研究是看已經有長新冠沒打疫苗的人,一組去打疫苗,一組繼續不打疫苗。結果打疫苗者長新冠後續改善的比例較高。多數人再接種疫苗也能改善症狀,但也有少部分患者症狀反而加劇。這可以馬上發生,也可以數週後發生。

6.接種過疫苗的人即便出現長新冠症狀,症狀也比較容易好轉,有打疫苗相比於沒打疫苗,改善的比例是23.2%和15.4%。

UKHSA review shows vaccinated less likely to have long COVID than unvaccinated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ukhsa-review-shows-vaccinated-less-likely-to-have-long-covid-than-unvaccinated

Omicron變種病毒懶人包 傳染力 重症 疫苗有效性 要打加強針嗎?
https://linshibi.com/?p=39815

歡迎追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04b的發聲管道!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希望大家當我的種子教師,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科學防疫,不要只以恐懼防疫!

歡迎贊助林氏璧孔醫師喝咖啡,讓我可以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繼續分享知識努力做正確新冠相關衛教。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

2022-03-04
12:06
comments
No Rating

220303 兒童需要注射新冠疫苗嗎?日本資料 後遺症和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比例甚低 

這集來談談日本關於兒童新冠疫苗施打的資訊整理吧。日本已經批准讓5~11歲兒童施打BNT新冠疫苗。成人三分之一的劑量。

根據日本小兒感染症學會理事長,長崎大學小兒感染科森内浩幸教授的整理,有以下發現:
1.Omicron時代,明顯從幼稚園,保育園得的比例增高,不再多半是爸爸帶回來的。

2.日本小兒科也有長新冠(long COVID)研究了,19歲以下976人在確診一個月以上還持續有症狀僅有26人,2.7%。只看5~11歲兒童更低,每種症狀都僅有1~2人。兒童長新冠的比例並不高。

3.到1月16⽇前,日本集中治療學會僅確診11例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無人死亡。當時日本10歲以下兒童確診約11萬人。發生率是萬分之一。

4.到2月22日前的資料,日本10歲以下兒童47萬人確診,43539人有住院,5人重症,0人死亡。

5.歐美2021年6月JAMA一篇跨洲際的研究指出,小於21歲MIS-C的發生率約為每百萬人中有316例。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80861
發生率大概是萬分之3,且一旦發生約有1.4%的致死率。

6.美國CDC到2021年11月初在5~11歲兒童確診有190萬人,其中造成至少8300起住院,94人死亡。致死率0.0049%。十萬分之5。美國到11月底總共通報5973例MIS-C,其中52⼈死亡。美國是因為這樣的數字,還有兒童也觀察到一定比例的長新冠,才決定給兒童施打疫苗的。

04b解讀:
台灣此刻是否真的值得幫兒童施打新冠疫苗?我覺得,難怪阿中部長說,專家在激辯中。這議題真的不好決定。台灣的兒童廣泛施打新冠疫苗,在Omicron的時代已經不太能防感染或是傳給他人,兒童本身本來就重症風險極低,然後亞洲兒童的慢性後遺症long COVID和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比例甚低的話,真的很難說一定是利大於弊。

且要打兒童的話應該要去買橘瓶的兒童劑型BNT。不是簡單的用大人劑型抽三分之一即可。雖然香港現在是這樣做啦,理論上抗原一樣應該效果會一樣,只是藥廠不會很高興。科科。

我個人沒有太多意見。一定要我說的話,個人認為新冠疫苗目前的重點是防重症,就該打在重症風險最高的人群即可。如果讓兒童大幅施打,比較像是在治療家長的焦慮吧。而如果家中有年長者同住,年長者不願意打不敢打而讓兒童打,個人覺得有些荒謬。

總之,就留給國內的兒科疫苗專家們繼續激辯吧。這題我真的沒很好的答案。

日本兒科學會對於兒童施打疫苗的檢討 by 長崎大學小兒感染科 森内浩幸
https://www.mhlw.go.jp/content/10601000/000895855.pdf

日本小兒感染症學會理事長森内浩幸介紹
https://www.jspid.jp/greeting/

新冠病毒在兒童族群的特有表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https://www.cgmh.org.tw/cgmn/category.asp?id_seq=2110014#.YhLF6t9By3A

英國也批准兒童施打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jcvi-updates-advice-on-vaccinations-for-5-to-11-age-group 
英國對兒童施打新冠疫苗的態度:不緊急,主要目地可能是為了防止未來流行波的重症。不要影響到原本子宮頸癌疫苗還有MMR等疫苗的注射。(英國在兒童年齡層也已經絕大多數都得過有抗體了。好啦你想打就來打吧)

Omicron變種病毒懶人包 傳染力 重症 疫苗有效性 要打加強針嗎?
https://linshibi.com/?p=39815

歡迎追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04b的發聲管道!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希望大家當我的種子教師,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科學防疫,不要只以恐懼防疫!

歡迎贊助林氏璧孔醫師喝咖啡,讓我可以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繼續分享知識努力做正確新冠相關衛教。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

2022-03-02
29:29
comments
No Rating